在乌克兰与中国签订《豌豆及野生水产品输华协议》之际,我国对加拿大输华的豌豆、菜籽油等商品实施100%的关税,同时对水产品和猪肉征收25%的关税。这一决策背后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量:首先,这些农产品易于找到替代品。例如,豌豆和菜籽油,乌克兰作为主要生产国,能够向中国提供大量供应。2024年,乌克兰已向中国出口了25万吨葵花油和15万吨菜籽油。至于猪肉,我国国内供应充足,价格稳定在较低水平。此外,我国还大量进口了来自巴西和阿根廷的廉价牛肉,这些牛肉可以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,替代猪肉。
我国握有筹码在手,对加拿大的反击无需顾虑重重。再者,是加拿大率先发难。追溯至去年十月,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100%的关税,并对我国钢铁、铝制品加征25%的额外关税。我国起初并未立即反击,并非不愿反击,而是在等待时机。而今,时机已然成熟,我国对加拿大的关税报复措施,已是箭在弦上,蓄势待发。
这场美国的关税冲突,并非仅针对我国,而是采取了无差别的策略,波及到了包括印度、欧盟、日本、韩国在内的众多国家,无一幸免于这场关税战的冲击。特朗普总统并未对中国有所偏袒,而是对各国一视同仁,全面发起了这场无差别的关税战。即便是加拿大和墨西哥,也未能逃脱其攻击的阴影。因此,在应对美国的反击时,我国更加强调“对等反击”,力求以精准的反击策略,让美国人也能深切体会到关税的痛楚。
加拿大的情况则截然不同,其关税措施主要针对我国。例如,我国电动汽车一旦出口至加拿大,将面临高达100%的关税。然而,同样的电动汽车若从越南运往加拿大,则无需缴纳关税。这种区别对待仅针对我国,全球其他国家并未受到影响。这无疑是一种针对我国的歧视性关税政策。加拿大此举的动机何在?无疑是为了迎合美国。鉴于美国已实施类似措施,加拿大选择了盲目跟随。
事实上,在加拿大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,加拿大显然是获益的一方。自2020年至2021年,加拿大对华贸易顺差持续攀升,累计超过200亿美元。然而,进入2022年,尽管这一数字有所下降,但仍然高达110亿美元。中国已成为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,紧随美国之后。加拿大的木材、矿产、粮食以及航空零部件等商品,对中国的出口总额已超过600亿美元。中国大量采购加拿大商品的同时,加拿大却对中国商品筑起了坚固的关税壁垒。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中加贸易的公平性。
澳大利亚出口铁矿石至中国,同时大量采购中国制造的汽车。而加拿大,一边从中国进口镍、铜、铝、铁等矿产,却对中国电动汽车关闭市场。面对这种“一边享用合作成果,一边阻碍合作发展”的做法,我们务必坚决反对,并采取坚定措施进行反击。若不对加拿大此举进行反击,恐将引发更多西方国家出于迎合美国的目的,损害中国的利益。
实际上,美国试图迫使墨西哥与加拿大联手,共同对中国实施额外关税,构建所谓的“北美关税壁垒”。对加拿大的反击,亦是向墨西哥发出的警告。
任何国家若因迎合美国而损害我国利益,必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我国的坚决反击!